笔趣阁 > 大宋皇太子日常 > 第139章 139

第139章 139

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大宋皇太子日常 !

    文官们反对赵旸带兵收复西夏,请宋仁宗和赵旸赐对。

    赐对这种事情,文官们经常干。只要官家做了什么事情不如他们意的事情,他们会先劝说宋仁宗,如果不成功,就会请求赐对。

    从宋仁宗亲政以来,文官们前前后后请求赐对请了好几次。不过,每次请求赐对都没有成功,因为宋仁宗懒得跟他们啰嗦。

    赵旸倒是很想跟文臣们吵,但是他心里清楚,即使他在赐对中吵赢了文官们,也不会改变文官们反对他带兵收复西夏一事。

    这几十年来,文臣们胆小怕事惯了,也懦弱惯了,根本没有那个胆子打仗。就像当年,明明大宋打赢了西夏,结果还要向西夏送钱。

    这些年来,送给西夏和辽国的钱可不少,也是时候把这些钱要回来了。

    宋仁宗和赵旸都拒绝了赐对,任由文臣们跪在福宁宫门口。

    赵旸跟宋仁宗商讨了一会儿去北境的事情后,就转身离开了福宁宫。他刚走出福宁宫,晏殊和文彦博他们跪爬到他的面前,他们的神色充满恳求。

    “太子殿下,您不能出兵西夏。”

    “太子殿下,出兵打仗会给大宋的老百姓带来灾难。”

    “太子殿下,出征打仗劳民伤财,使不得啊。”

    “太子殿下,这些年来,我们大宋好不容易和西夏保持和平关系,您不能出兵西夏,这会破坏了我们两国之间的和平。”

    “太子殿下,您一旦出兵西夏,辽国不会坐视不管的。”

    “太子殿下,辽国很趁机攻打我们大宋。”

    “太子殿下,现在国泰民安,您不要听信某些人的谗言,破坏和平。”

    “太子殿下,出兵使不得,求您三思。”

    ……

    ……

    ……

    文臣们一个个苦苦哀求赵旸不要出兵西夏。

    赵旸本不想搭理他们,但是看到他们这副为了大宋好的模样,一股莫名的怒火就涌上心头。

    “国泰民安?”赵旸冷笑一声,随即继续说道,“哪里来的国泰民安,你们以为西夏和辽国还能遵守契约多久,你们还想送多少钱给他们?”

    他满脸讥讽:“每年送给西夏和辽国的钱比打仗花费的还要多,你们说,到底是谁在劳民伤财。”

    “太子殿下,一旦打仗,大宋会乱的。”

    “哪里乱?”赵旸板着脸,冷声道,“你们一个个学富五车,一个个才高八斗,应该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也了解□□为什么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如今,我要完成□□的遗愿去收复燕云十六州,你们却跪在这里反对,你们这是要反□□吗?”

    “太子殿下,自古以来……”

    赵旸直接抬手打断晏殊的话,面无表情地说道:“出兵西夏一事已定,无论你们怎么反对都没用。”

    “太子殿下……”

    “你们想跪多久就跪多久吧。”

    “太子殿下……”

    赵旸没有再搭理文臣们,直接回到东宫。同时,把武臣们召到东宫,商议出兵西夏一事。

    文臣们跪在福宁宫的门口,而武臣们正在积极地和太子殿下商讨对策。

    此时,王胖胖他们的跨马游街还在继续。等到午时,跨马游街才结束,他们回到家,接受亲朋好友的庆祝。

    对了,跪在福宁宫门口反对文臣里并没有王安石、包拯和韩琦他们。

    王安石一直都觉得送钱给西夏和辽国是懦夫的行为。他曾经当着欧阳修他们的面

    说过这话,结果被他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从那以后,他就懒得再跟文彦博他们说这件事情。

    现在,太子殿下要出兵收复西夏,王安石是非常赞成支持的。

    赵旸之所以决定今年出兵西夏,一方面是准备了很久,另一方面就是文臣中有王安石和包拯他们在。再加上,朝堂上还有其他武臣在。

    早在三年前,朝堂上不再是文臣们的一言堂。

    这三年来,虽然武臣们还是略逊文臣,但是基本上是能文臣们抗衡的。

    赵旸出兵西夏,虽然会带将士去北境,但是在朝堂上的武臣们是不带走的。赵旸留他们在汴京城,就是为了堤防文臣们。

    他担心他带兵去了北境,文臣们会在后方给他使绊子,让粮草没法准时抵达北境。这种事情,不是他以小人之心揣度文臣们,而是他觉得他们真的能做出来。

    有武臣们在朝堂上看着,哪怕文臣们想做什么手脚也做不了。

    文臣们这次好像特别硬气,一直跪在福宁宫的门口,嘴里一直喊着:“官家,不能出兵西夏!”

    宋仁宗被文臣们吵得烦死了,直接去了兰林殿。

    文臣们是不能进入内廷的,所以他们只能继续跪在福宁宫门口。

    坤宁宫里,苗昭容一脸吃惊地对曹皇后说道:“太子殿下要带兵打西夏?”

    曹皇后放下手中的茶盏,神色淡定地说道:“嗯。”

    “娘娘,太子殿下带兵去打西夏,您就不担心吗?”苗昭容听说这件事情后,吓了一跳,连忙连坤宁宫找曹皇后。

    “他为这件事情准备了很多年。”曹皇后轻轻地叹了口气,“如果不是我阻止他,早在几年前他就带兵攻打西夏了。”

    “太子殿下为什么要带兵攻打西夏?”苗昭容一脸不解地问道,“打仗会死很多人,娘娘你怎么不劝劝太子殿下。”

    “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他的目标,他必须要去收回来,我和官家都阻止不了他。”

    “娘娘,战场凶险,你就不怕太子殿下出事吗?”

    “当然怕,但是我不能阻止他去收复燕云十六州。”曹皇后当然害怕儿子出事,但是她不能阻止儿子的梦想。再者,为这事筹备了很多年,她不忍心阻止儿子。“他跟我保证过,他去北境后,不会亲自上战场。”

    “即使这样也危险啊。”苗昭容是不放心赵旸去北境的。

    “他不会有事的,我们要相信他。”

    “娘娘……”苗昭容望向折筠,“筠儿,你舍得让太子殿下去北境?”

    “小娘娘,这是太子殿下一直以来的梦想,我支持殿下去北境。”折筠对苗昭容微微地笑了笑,“还有,我相信殿下不会有事。”

    “你们还真是……”苗昭容一脸无奈地说道,“你们还真是放心啊。”

    “穗儿相信旸旸。”

    坐在苗昭容身边的福康公主说道:“姐姐,旸旸想要做的事情,谁都阻止不了。再说,他那么聪明,怎么可能出事,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他,然后等他平安回来。”

    听到福康公主她们这么说,苗昭容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好,等殿下平安回来。”

    这时,春玉走了进来,向曹皇后禀告道:“娘娘,文臣们还跪在福宁宫的门口。”

    曹皇后闻言,眉心皱了下:“官家和太子呢?”

    “太子殿下在东宫召见武臣,正在和武臣们商议政事。”春玉说道,“官家去了兰林殿。”

    “既然这样,那就不要管他们,任由他们跪。”曹皇后语气淡漠地说道,“等时辰到了,

    就赶他们出宫,让他们换一个地方跪。”

    “是,娘娘。”

    苗昭容面露担忧地说道:“文臣们这么反对太子殿下去北境,这对殿下来说不是好事啊。”说完,她又说道,“文臣们怕是会抹坏太子殿下的名声。”文臣们最擅长干这种事情。

    “朝堂上有武臣们在,文臣们乱来不了。”曹皇后倒不担心这件事情,“再者,这几年,旸旸在民间的名声很好,文臣们想要抹黑旸旸,老百姓们不会买账的。”这些年来,曹皇后受赵旸影响,用词越来越来“前卫”了。

    苗昭容想想觉得也是:“不过,这些文臣怎么这么喜欢下跪?”

    福康公主撇撇嘴说:“因为他们只会下跪啊。”

    这话逗得曹皇后她们笑了出来。

    曹皇后对春玉吩咐道:“你去一趟东宫,让旸旸议完正事来坤宁宫。”

    “是,娘娘。”

    午时,赵旸和武臣们都没有商议好正事。他直接留武臣们在东宫用午膳。

    他一边和武臣们用午膳,一边聊天。

    用完午膳,赵旸继续和武臣们商议正事,直到申时才结束。

    武臣们离开皇宫前,还特意绕道去了福宁宫门口,见文臣们还在跪着,毫不客气地对文臣们一番冷嘲热讽。

    文臣们被武臣们炫耀的样子气到了,有几个忍不住和武臣们大骂了起来,骂武臣们妖言惑众欺骗太子殿下,怂恿太子殿下带兵出征。

    武臣们立马骂了回去,骂文臣们懦弱,骂文臣们是软|蛋,只会送钱给西夏和辽国。

    就这样,文臣们和武臣们在福宁宫门口互骂了起来,一个个骂得脸红脖子粗。

    站在一旁的内侍们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面。他们万万没想到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大臣们居然像民间的妇女一样互骂。

    比起粗俗地骂人,文臣们不是武臣们的对手,没过一会儿就被武臣们骂得哑口无言。

    武臣们骂爽了,就拍拍屁股走人,气得文臣们咬牙切齿。

    过了一会儿,内侍请文臣们去宫外跪。

    文臣们也知道他们不能留在宫里,站起身后,一个个一瘸一拐往宫外走。走到宫门口,他们并没有离去,继续跪在宫门口,请求宋仁宗和赵旸收回旨意。

    赵旸和武臣们商议好事情后,就去了坤宁宫。

    曹皇后和苗昭容她们都在。苗昭容见到赵旸,就立马问他真的要去打仗么。

    赵旸知道苗昭容是在担心他,便安慰她说,他不会上战场。他去北境,只为了坐镇。

    曹皇后关心地询问他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赵旸表示一切都准备好了。等中秋节过后,他就立刻出发去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