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皇太子日常 > 第138章 138

第138章 138

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大宋皇太子日常 !

    几个月前,考中会试的贡士一共有五十个人。这次殿试的录取人数,只有会试的一半,也就是说只录取二十五个人。

    殿试的进士榜单分为甲乙两榜,以往甲乙两榜单加起来录取的人数有好几十或者上百个。曾经有一次,殿试录取的进士人数有两百多个。

    赵旸一直觉得以前的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太多,简直就像是大白菜一样,所以他才搞新科举,限制录取人数。

    五十个人的考卷,一天一夜的时间足够批改完。

    能参加殿试的学子都有一定的才华,主考官们批阅考卷的时候,一个个都面带笑容。

    在批阅殿试考卷的时候,不少考官第一时间去找王胖胖的考卷。

    虽然考卷上的姓名被糊住了,但是可以通过笔迹认出人来。

    从童试开始,王胖胖已经连中五元,主考官们对他的笔迹印象深刻。

    王胖胖的考卷第一时间被找了出来,主考官批改地非常认真。一边批改,一边赞不绝口。等他把王胖胖的考卷批改完后,就迫不及待地拿给其他考官看。

    其他考官看完后,也是不断称赞。

    王胖胖非常有才华,不仅诗词歌赋写的好,就连策论文章也写的非常好。

    他写的诗词歌赋非常灵性,用词非常绝,这点让主考官们都自愧不如。他写的策论也非常“辛辣”,狠狠地戳中主题,让人看了后醒醐灌顶。

    主考官们都觉得王胖胖的才华完全不输给他爹爹王安石。不过,王胖胖要想超过他爹爹是不太可能的。

    当年,王安石考殿试的时候,他的成绩完全是能考中状元的。只不过因为太过年过气盛,从状元掉到第四名。

    王安石当年考殿试的时候,他的成绩是完全不用质疑地状元,主考官们都非常服气。

    如今换成王安石的儿子,主考官们也觉得他答得非常好。但是,对于他能不能做状元,主考官们又分成两派。跟之前乡试和会试一样,一大半人赞成王胖胖当状元,一小半人不赞成他考上状元。

    都到殿试的最后一步,其实没必要再卡着他,毕竟他已经连中五元。如果在殿试不让他考中状元,真的有些过分了。

    不赞成王胖胖看中状元的主考官们,还是之前从乡试就反对王胖胖考中解元那些人,反对理由还是王胖胖太年轻,不想让他得意忘形。

    除了状元有争议,今年的榜眼和探花也都有分歧。

    不管是榜眼和探花都有两个人,这两个人的成绩不分上下。主考官们为此争论不休。

    既然主考官们做不了最后的决定,那么问题就交给总考官的赵旸了。

    赵旸先看了王胖胖的考卷,一如既往地答得好,让他考中状元无可厚非。再说,他之前已经考中了五元,没必要在殿试上还打压他的成绩。当然,如果为了凑六元,硬是让王胖胖考中状元,那就没必要。可是,他现在的成绩足够让他考上状元。

    这件事情当然要请教宋仁宗,他见王胖胖答得好,觉得让王胖胖考中状元是应该的。再者,连中六元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他们大宋文坛上第一件幸事。

    见官家都同意了,反对的大臣们也不好再说。于是,王胖胖考中状元一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榜眼和探花的人选。赵旸仔细地看了他们的考卷,发现他们答得都很好,还真的不好分出上下。后来,有主考官提出抓阄。

    虽然抓阄太过儿戏,但是也没有比这个办法好。

    抓阄当然由赵旸这个总考官来抓,他随便抓了一个,然后就把榜眼和探花定了下来。

    殿试结束后的第三天,是成绩公布的日子。

    这天,王胖胖又在寅时起床。

    他昨晚睡得比较踏实,不像之前考殿试的时候那么紧张。

    王安石瞧着儿子一副轻松的模样,忍不住打击他:“怎么,觉得自己考中了状元?”

    王胖胖懒得搭理他爹爹。因为他知道他爹爹接下来的话不好听。

    “还没有考中状元就得意,王胖胖你飘了啊。”飘了这个词,王安石还是跟王胖胖学的。当然,王胖胖是跟赵旸学的。“你说这么胖,怎么好意思飘起来?”

    王胖胖低头吃早饭,继续无视他爹爹。

    “对了,你这么胖,飘不起来。”儿子不搭理他,王安石继续自顾自地说。

    王夫人听不下去了,拿起一个馒头塞进他的嘴里。

    “好好吃你的早饭。”

    王安石:“……”

    吃完早饭,父子俩一起坐车去宫里。

    在去皇宫的路上,王安石非常欠扁地刺激王胖胖。

    王胖胖忍无可忍,和他爹爹吵了起来。

    他们父子俩每天都会斗嘴,哪一天不斗嘴了才奇怪。

    在宫门口下了马车,父子俩还在斗嘴。

    曾巩无奈又好笑地看着斗嘴的父子俩:“介甫,你又在欺负雱儿啊。”

    “他太胖了,我让不要飘。”

    “你才胖!”他小时候是胖,但是他现在已经不胖了。

    “雱儿不胖啊。”曾巩说着,面露疑惑,“飘?什么意思?”

    “曾叔叔,我爹爹说我得意。”王胖胖送了一个大白眼送给他爹爹,“我什么时候忘形了。”

    “介甫,我觉得雱儿这次能考中状元。”

    “不可能!”王安石说的斩钉截铁,“不可能让他考中状元的。”

    “雱儿之前考中了五元,这次肯定能考中状元。”曾巩笑着说,“我等着雱儿连中六元。”

    “谢谢曾叔叔。”

    学子们和大臣们还是分开站在宫门口。

    卯时初,宫门打开。这次,学子们和大臣们一同走了进去。

    大臣们直接走进垂拱殿,而学子们在垂拱殿门口等着。

    五十个学子们紧张不已地站在垂拱殿门口。他们的神色有激动、有忐忑、有紧张、有期盼。

    其实,他们就算考不中进士也没有什么。考中贡士的学子,是可以直接进入仕途的。再者,贡士做的官要比举人做的官大。

    所以,考没考中进士对五十个学子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考中了,自然是好事。考不中,也不是什么坏事。

    垂拱殿内传来给宋仁宗和赵旸行礼的声音,接着没多久礼部尚书走了出来。

    殿前传胪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改变。

    礼部尚书没有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直接宣布成绩。先从乙榜开始。被叫到名字的学子,面露狂喜。如果不是怕殿前失仪,只怕他们会高兴地跳起来、叫起来。

    很快,就轮到甲榜的前十名。

    王胖胖本来不紧张的,当开始宣布甲榜名单时,他的一颗心不受控制地狂跳了起来。

    咚咚咚……王胖胖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感觉他的心会在下一刻从嗓子眼里跳了出来。

    没过一会儿,就轮到探花和榜眼。

    第四名、探花、榜眼都不是他。王胖胖吞了一口口水,那么状元是不是就是他。

    他刚这么想,后面就听到自己的名字。

    大脑一瞬间变得空白,全世界好像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他愣了一会儿后,才回过神来,接着巨大的喜悦充斥全身。

    没过多久,张茂实和元松走了过来,带着考中进士的二十五个学子去换进士服。

    等换好进士服,王胖胖和榜眼,探花被带进垂拱殿面圣。

    虽然这三年来,王胖胖一直在宫里,但是垂拱殿是第一次进。

    “学生王雱参见官家,参见太子殿下。”

    “学生……”

    “学生……”

    “都起来吧。”

    “谢官家,谢太子殿下。”

    接下来,宋仁宗把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夸赞了一番。尤其是王胖胖,他是大宋史上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

    夸奖王胖胖的时候,宋仁宗没忘记夸王安石,说他们有其父必有其子。

    王安石谦虚地表示王胖胖还差得远。

    夸完王胖胖他们,宋仁宗又对他们说了一番激励的人,让他们以后好好地为朝廷效力,造福百姓。

    王胖胖他们退出垂拱殿后,就开始跨马游街,这是他们一生中最为风光的时刻。

    赵旸因为有要事忙,见证不了好朋友最为风光的时刻。

    等学子们退出皇宫后,早朝并没有结束。

    赵旸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他过完中秋节,前往北境收复被西夏霸占的几个州。

    虽然文臣们多多少少猜到赵旸要打仗,但是没想到太子殿下真的要去打仗,而且还要打西夏。

    文臣们当然立马反对,而武臣们非常支持。

    赵旸这个太子殿下还没有说完,文臣们和武臣们就吵了起来。

    文臣们引经据典地说打仗的坏处,而武臣们直接怼了回去,说收复燕云十六州是□□的心愿,如今太子殿下要完成□□的遗愿,他们做大臣当然要支持。

    这三年来,武臣们经常跟文臣们吵架都吵出经验来了。一开始,他们吵不过文臣,现在他们能把文臣们怼的面红耳赤。

    不管文臣们怎么反对,出兵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是不会改变的。

    宋仁宗被文臣们和武臣们吵得头疼,直接让户部和兵部配合赵旸。

    兵部以前是文臣们把持的,不过从三年前起兵部尚书就变成了武臣。

    如今,太子殿下要出兵西夏,兵部自然会非常配合。

    户部不敢不配合,只能老老实实地帮太子殿下准备粮草。

    下了早朝,文臣们当然没有离开,而是去了福宁宫,劝说宋仁宗和赵旸放弃出兵西夏一事。

    宋仁宗不想见他们,文臣们就跪在福宁宫的门口,祈求宋仁宗收回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