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晚明大帝 > 第14章 偶遇陈圆圆

第14章 偶遇陈圆圆

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晚明大帝 !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妙龄少女的唱腔,圆润自如地唱了一段临川派代表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昆腔,是大明江南最流行的腔调。

    后世徽班进京,融合了多种元素,才形成京剧,那是乾隆年间的事了。

    其实前世的徐三只是单纯喜欢而已,对于昆曲,听得不是很清楚,只不过,融合了原主人的灵魂记忆,才能欣赏、听得懂一些。

    前世他更喜欢黄梅戏,因为听得清楚,“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妙龄少女眼见这名公子并没有其他过分的“特殊要求”,也就心安了下来。

    毕竟她是以唱曲为生的,有人出钱来听,那是好事。

    偶尔,她也会和凝碧班一起出去演出。

    只是,这位公子的饭量,委实使得妙龄少女觉着恐怖……目前为止,他业已吩咐店里连续上了五次饭菜,好酒好肉招待着。

    因为这种震撼,她红唇里面吐出来的昆曲,慢慢凝滞了……目光也呆滞了……

    这样的普通身板,缘何能吃下那么多?

    这位公子的面色,忧郁之中有着一份与世隔绝般的孤独……真像自己……

    “敢问姑娘芳名?”

    她好半晌才回神过来:“姓陈,小字圆圆,公子贵姓?”

    徐三抬起头来,直视她。

    难怪。

    陈圆圆,姓陈名沅,字畹芬,小字圆圆,她出名的不是名,而是字,柳如是、董小宛都一样。

    秦淮八艳之中,柳如是、陈圆圆都是在苏州发展。

    其中,柳如是在苏州出名,陈圆圆首先在常州武进出名,后来又来苏州发展。

    崇祯末年驻足于苏州的名妓很多,但名列秦淮八艳的,就是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

    这个时候的陈圆圆在苏州的人气非常大,根据各种资料记载,她每一次在苏州唱戏,都会引发轰动。

    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身不由己罢了。

    “徐三,字万物。”

    “公子的这个字,是《道德经》里面的‘三生万物’么……徐三,莫非是署名《红楼梦》的徐三?”陈圆圆的少女脾性,便抑制不住了,刮目相看。

    刚才的不情不愿、冷淡模样,瞬间荡然无存,就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模样,有一股俏皮味。

    徐三不置可否,他不过是一个过客而已。

    “谢谢圆圆姑娘的《牡丹亭》,改日再会。”徐三付钱,走人。

    窗外有伸上来的树木枝叶,烛火映照,在风中微微飘动。

    隐隐能听到,其他宅院的丝竹管弦声,还有,更夫的敲锣声与报更声。

    “徐公子的《红楼梦》没写完么?”陈圆圆提起衣裙,上身右衽,追到门外。

    看来她也是《红楼梦》的粉丝,徐三大是自得,才子吃不吃香?很吃香啊!

    看看,这个陈圆圆,明显也是拒绝不了才子的!

    怪不得唐伯虎去嫖不要钱,还让人家姑娘倒贴!

    想想也是激动啊。

    “正在写稿,不过很吃力,很辛苦……”徐三一脸“三五太难了”的样子,回身道。

    陈圆圆表示理解地点点头:“我知道,我自己创作戏曲也难,我能理解徐公子的这种心情。但不可放弃呀,这《红楼梦》比不堪入目的《金瓶梅》之类,好了不知几百倍。”

    “就算《西厢记》、《牡丹亭》,也远远比不上《红楼梦》……汤显祖是临川派,沈璟是吴江派……我觉得,徐公子也可以自成一派。”

    “我倒想把《红楼十二曲》编成曲子唱,可是徐公子却不按词牌来写的……但是呢,《红楼十二曲》读起来,实乃令人恻然……呜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思卑辛,叹人世,终难定!”

    陈圆圆痴痴地道:“徐公子写得太深入人心了!”

    陈圆圆本是戏曲大家,戏曲从小就融入了她的骨子里,气质、美貌加上唱功,才使得她在江南声名大噪。

    现代人或许难以理解,戏曲对于明朝、清朝那一代的烟花女子,究竟有怎样的震撼力。

    《西厢记》的那一句“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不知震撼了多少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的心!有一个乐籍姑娘,唱《牡丹亭》时,当场哀痛而亡,也可见封建礼教对那时代人的压迫。

    《牡丹亭》是继承《西厢记》的,而《红楼梦》,是集《西厢记》、《牡丹亭》、《金瓶梅》等等作品之大成!

    这种被崇拜的感觉,很爽。

    “承蒙圆圆姑娘厚爱。”

    “嗯……徐公子住在哪儿?我得闲了,可以拜访您么?”

    “阊门外,八字桥旁边的徐家弄,挨近杨柳斋店铺的,便是我家了……”对于貌美又有品性的姑娘,徐三当然不会拒绝。

    我徐三的女人,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

    “徐三公子,夜行小心呐,慢走……”陈圆圆在二楼喊出了声,头伸出窗外。

    “徐三?难道是最近传的那个大才子徐三?”

    “圆圆年纪虽小,心气可高傲着呢。前儿扬州如皋的冒辟疆公子,来苏州半塘找董小宛不遇,就来见圆圆了,也没见她脸色有多好……”

    “噢,如此说来,这多半是写《红楼梦》的徐三了……”

    轰!

    凝碧班的小花旦、老花旦们,登时沸腾起来:“徐公子!徐公子,来嘛,来嘛……”

    “徐公子,奴家会吹箫噢……”

    “吹箫算什么?奴家还会三十六式呢……”

    徐三脚下生风,赶紧溜之大吉了,擦擦脑门的汗水,哥也是大才子了?

    怪不得积分涨得那么快!要破万了!

    陈圆圆伏在窗上笑了笑,笑得很甜,一只皓腕拿一把团扇,扇风。想想,徐公子和自个儿一样,也是可怜人呢,年纪轻轻,不仅妻子死了,秀才功名也被革了……

    听听那首《金缕曲》,是要有多深的感情,才能写出如此这般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的词来?

    好有情义的男子!

    好有文采的才子!

    唉……只怨天道不公,才子的命运,怎地就如此波折呢?叹叹!

    ……

    “少爷,这二千两银子,是从哪儿来的?”陈十三狐疑道。

    “我把《金缕曲》、《红楼梦》的原稿卖给了几个徽州来的大商人。哎呀,陈伯,读书人的事,你不懂,你不明白的。徽商嘛,也叫儒商,有钱了,就要附庸风雅,他们肯吃苦,人也精明,就喜欢这第一手的珍藏资料,你……明白吗?”

    徐三解释道。

    陈十三摇摇头,还是不明白,眨眨眼睛,实际上他也是半信半疑的,不过,买地经营却是够了。

    “好吧,少爷,我先带人到关厢(城外的地方)看看地儿,拿了地契,再雇一些人来……”

    经营土地这事儿,徐三也准备过段时间,再亲自过去瞧瞧,另外,家下的工匠,也得找时间犒劳、慰问,加深交流、合作。

    小地主,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徐公子……”柳如是的丫头雨桐言笑晏晏地进来道:“有贵客来访,是长洲的犹龙先生,我们小姐在客厅招待呢。”

    雨桐、云娟都把徐家当成了自家……反正她们小姐与徐三很暧昧的。

    “好。”徐三便去了客厅,与冯梦龙、沈永桢寒暄起来,柳如是陪坐。

    徐三见到的冯梦龙,已经是行将就木、风烛残年的迟暮老人了,行动、说话皆比较迟缓:“后生可畏!”

    “犹龙先生过奖,在下也拜读了先生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山歌》……犹龙先生堪称一代大家。”徐三敬佩冯梦龙,敬佩他小说的突破。

    这位老先生的小说、作品,真正地能放到“人本位”来思考,对于市民的各个阶层、商人、烟花女子,都能给予广泛的同情,对于一些社会、政治弊端,也能进行猛烈的抨击。

    另外,冯梦龙是李贽学说的继承者。

    李贽学说在当时被视为“异端”。

    “不必谦虚,老夫此来,是想邀请徐三小友,过几天于虎丘胜地,参加一场文会,彼此交流、切磋,共同砥砺。说到振聋发聩,你更胜于老夫啊!”

    冯梦龙老了,也更看得开,仰头凝视木梁半晌,大笑道:“什么先生……也不必如此抬举我,老夫十三中举,却终身不能登进士之堂,不过也和你一般,是个落魄书生罢了。”

    “好啦,届时江南名士云集,我等共昌盛举。”

    徐三也不拒绝,点头应允。

    既然要开始霸业,也得拉拢一些能拉拢的人,至少不能让所有士绅、地主都反抗自己。

    ……

    送走冯梦龙,又剩下二人空间,柳如是唇角含笑道:“徐大才子,江南最不缺的,就是才子,尤其苏州府,人才济济,城里面就出过好几个状元呢。虎丘文会,徐大才子还有多少墨水呢?”

    徐三看看这位娇小玲珑的美女,长太息以掩涕兮:“如是,你不知道,苏州最好的不是才子,而是你这样的苏州大美人,不知牵动了多少才子的心。”

    柳如是笑笑,倏地轻叹道:“自古红颜多薄命,我又怎能例外呢?”

    “去年漂泊江南,到岳武穆庙外,我见到了山东逃进来的人,说巡抚、御史都战死了。天下不平、国不治,家何以齐?”

    徐三摸摸鼻子:“你我此时都左右不了大局,而且,大明朝廷对百姓,比对鞑子更狠。百姓若能吃饱穿暖,谁会不怕死地去造反?你可能要说干旱,可干旱的地方,不止大明。官吏欺下瞒上、催饷、追比……一个烂到底的东西,没救了……”

    大明朱家也不值得徐三去救,现在那些把地圈起来、吸取民脂民膏的大明宗室,已经破十万,把老百姓搞得这样,就算不是决策者,难道就没有责任?

    看看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就知道了。

    当然,徐三也不希望满清杀下来,所以,他要做的是:推翻重来!

    但这些计划,他现在还不打算告诉她。

    柳如是便以为徐三又懦弱了,不想恢复功名,也不想参军。她心气高傲,也想借助一个名士,成全自己,而此时……对徐三又生出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