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我若为王 > 第四章 农家生活欢乐多 外出打工忙赚钱

第四章 农家生活欢乐多 外出打工忙赚钱

作者:我是杨沫儿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我若为王 !

    王小红默念着心法,又想起了上辈子的伤心事,眼泪簌簌的沿着她并不白皙的脸庞流下。这是王宜帆和李翠下地回来,看见孩子坐在门外哭,还以为她受欺负了。李翠上前抱起她,一边轻轻的拍着她的背一遍哄道,“宝宝怎么哭了,是不是有人欺负你啊?”

    王小红醒过神来,赶紧擦擦眼泪,“我梦见自己想和大伯家的哥哥玩,但是大哥不仅不和我玩,还把姥娘给我的好吃的抢走了,最后还要打我就吓哭了。”

    “傻同同,梦里的事情都是相反的。明天你大哥就过来带着你玩了”王宜帆安慰着女儿,但是心里暗暗犯嘀咕,难道王峰真的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欺负同同了?不应该啊,自己从来都是把这个侄子当自己孩子对待的。同同有什么东西,王峰就有一份,他当大哥的肯定不会欺负妹妹的。

    “妈妈你回来就好了。妈妈我想吃煮地瓜,想吃毛芋头,想吃好多好多好吃的。”王小红抱着妈妈的脖子开始撒娇,心里默默的想着,妹妹出生以后妈妈就再也没抱过自己了,长大之后自己到远方求学,跟妈妈也没有小时候那么亲昵了。

    “好啊,我乖女儿想吃什么都行,这就让你爸给你做。我们一起把地瓜和毛芋头上的泥洗一洗,再洗点花生一起煮行么?”李翠哄着女儿说。

    “好,爸爸和我们一起洗,多煮点花生给爸爸下酒。”王小红糯糯声音引发了她爸一阵的笑声。她爸王宜帆过来摸摸她的头,“爸爸跟我们同同一起洗,同同最乖了。同妈,干了这么多活你也累了,赶紧洗洗歇一下吧。”体贴的对李翠说。

    其实王宜帆和李翠的婚姻并不是相爱的结果。当时李翠的堂哥想要在镇子上落户,王小红的爷爷当时是村子里的大队书记,帮了很多忙。所以当时就把李翠介绍给了王宜帆,当然这在20世纪90年代是非常普遍的。

    王小红的姥娘本以为王宜帆的爸是大队书记,嫁给他女儿的日子会过得不错,却没想到女儿以后的日子会过得那么辛苦。首先,王宜帆的爸妈绝对属于偏心的典范了,虽然大儿子只不过在北京搞装修而已,他们还是很疼爱大儿子,也许是第一个孩子的原因吧;小儿子若说也夺去了许多的注意力,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若说对大儿子是偏心,那他们对小儿子简直是偏心到胳肢窝了,小儿子的两个孩子就是他们给看大的,老太太还做饭给小儿子夫妻两人,私下也给各种资助,只可惜他们老了、没用了之后,小儿子就抛弃了他们;至于王小红她爸这个万年老二,属于姥娘不疼舅舅不爱那种,既不像老大那样“有出息”,也不像小儿子那样讨喜,自小就十分倔强。

    谁能想到,这个自小不讨喜的二儿子反而是对年老的王培山夫妇(王小红的爷爷奶奶)最孝顺的。其次,王宜帆倔强又孝顺,永远都站在自己父母那边,尽管后来真的伤心了,对李翠造成的伤害却永远也无法弥补。而最重要的,就是王宜帆中年以后,家里有了四个孩子,就没怎么出去打过工。夫妻二人扛过水泥,晚上十二点多才回来,早上三四点又出去了,有一段时间孩子根本见不到他们。后来同村的刘大爷因为扛水泥得了很严重的病,夫妻才找了别的出路。

    这之前,李翠只有镇上的大集才去卖菜,不再扛水泥之后就天天去赶集,真的是风里来雨里去,生病了也不敢歇一下。好不容易把四个孩子拉扯大,才算是开始过上好日子。可以说,嫁给王宜帆是李翠一切不幸的开始,还好有四个孝顺的儿女,李翠年老之后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如今,一切从头开始,王小红暗暗在心里决定,‘一定要把父母现在的温情留住,父母他们才是彼此的依靠。’

    爸爸和王小红嬉戏着把地瓜、毛芋头、花生等物洗干净了,在锅里放上少量的水,架上大火把地瓜等蒸熟。这便是他们的午饭了。吃着香糯的地瓜、毛芋头,爸爸在旁边给自己剥花生,妈妈给自己倒水喝,这样的生活简直不能更好,脉脉温情浅浅流淌在一家三口的心间。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一诗中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经过上一世大城市的喧嚣,如今再次回归乡村,这种生活很平静很令人向往,让人不禁沉溺其中。但是,忙碌让人勤奋,安逸使人堕落。只有不断向前,才能不落后于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人生也是一样,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这辈子,不要再后退、不要再后悔、一直向前、向前、向前??????这个秋天,大概是在家乡待的最后一个秋天了,秋天,真的很美。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大概就是王小红现在的心态吧!

    把晒干的粮食装进大的陶缸里,外面罩上厚的塑料布便可以储存很长时间,不仅防潮而且不用担心虫蛀。至此90年代鲁东南的农村也开始了悠闲的农闲时节的生活,然而对王小红的爸爸来说,这才刚刚开始。他准备和同村的青年们一起到沂蒙市北边的一家淀粉厂打工,赚些钱好过年,毕竟种的粮食虽然自家吃足够了,但是平时的人情往来还是需要钱的。

    沂蒙市以沂、沭河为中心,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向南构成扇状冲积平原。山地、丘陵、平原面积比例为二:四:四。农民大多选择在山上或者丘陵地区种些白薯,晒干的白薯弄碎了可以用来喂猪、羊等家畜,鲜薯则卖到淀粉厂用来生产淀粉。到了淀粉厂,王宜帆便开始了一天16个小时的劳作,早上五点到晚上9点除了三餐的时间,一刻也不能停歇。没有21世纪先进的生产工艺,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来生产淀粉,在国内小型手工业生产白薯淀粉,大都采用‘酸浆沉淀法’。

    1.水洗:将鲜薯倒入缸中加上清水,用人工进行翻洗,洗完后取出,沥去余水。

    2.破碎:沥水后的鲜薯用破碎机打成碎块,它的大小为2厘米以下,有利于入磨。

    3.磨碎:将鲜薯碎块送入石磨或金刚砂磨加水或小浆磨成薯糊。

    4.过滤:将薯糊倾入孔径为60目的筛子中进行筛分。在筛分过程中加水淋洗,也可用酸浆淋洗。

    5.兑浆:经过滤得到的淀粉乳放入大缸中,随即按比例加入酸浆和水调整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对淀粉和蛋白质的沉淀有密切关系。若淀粉乳酸度过大,淀粉和蛋白质同时沉淀,使淀粉分离不清。酸度过小,则蛋白质和淀粉均沉淀不好,呈乳状液,无法分离。

    6.撇缸:兑浆后约静置20~30分钟,使沉淀完成,即可进行撇缸。将上层清泔水及蛋白质、纤维和少量淀粉的混合液(俗称毛粉)取出,留在底层的为淀粉。毛粉必须舀出过滤,回收淀粉,并入大缸,滤渣可作为饲料。

    7.坐缸:在撇缸后的底层淀粉中加水混合,调成淀粉乳,使淀粉再沉淀。在沉淀过程中,起酸浆发酵作用,故称坐缸。坐缸时应控制温度和时间。坐缸温度为20℃左右。在天冷时必须保温或在加水混合时可用热水。坐缸发酵必须发透,在发酵过程中适当地搅拌,促使发酵完成。一般坐缸时间为24小时,天热可相应缩短一些时间。发酵完毕,淀粉沉淀。

    8.撇浆:坐缸所生成的酸浆称为二和浆,即酸浆法中主要使用的酸浆。发酵正常的酸浆有清香味。浆色洁白如牛奶。若发酵不足或发酵过头的酸浆,色泽和香味均差,供兑浆用时效果不好。撇浆即是将上层酸浆撇出作为兑浆之用。

    9.过滤:撇浆后的淀粉用筛孔为120目的细筛进行筛分。筛上物为细渣,可作饲料。筛下物为淀粉,转入小缸。

    10.小缸:淀粉转入小缸后,加水漂洗淀粉,约需放置24小时,防止出现发酵现象。

    11.起粉:淀粉在小缸中沉淀后,上层液体为小浆,可与酸浆配合使用,或作为磨碎用水。撇去小浆后,在淀粉表面留有一层灰白色的油粉,系含有蛋白质的不纯淀粉。油粉可用水从淀粉表面洗去,洗出液可作为培养酸浆的营养物料,底层淀粉用铲子取出,淀粉底部可能有细砂粘附,应将其刷去。

    12.吊包:淀粉铲出放入方布中,方布四角用绳扎牢,挂起后,淀粉内的水分自行滴下沥干。为了缩短吊包时间,可适当振动包布,加速漏水。

    13.干燥:从包布中取出的湿淀粉约含有40~45%的水分。也可作成品。为了便于贮藏和运输必须进行干净。一般采用日光晒干或送入烘房烘干。

    为了多赚些钱,王宜帆很能吃苦,什么都干的他得到了小作坊主的认可,作为代价他的一双脚裂了一道道口子烂的不能看了。其实生产淀粉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淀粉容易发酵所以要用水不断的冲洗,冲洗后还要晒干。

    为了节省成本,淀粉厂用过的水直接排入河内,臭气熏天经久不散,这也对以后的沂河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在华夏,多的是要钱不要命的人,污染了大家的环境自己却得了利益,然后他们换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生活,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